目前分類:旅行 (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雷驤老師累積了多年的作品,挑選出部分的畫作轉為銅版作品,展覽於今天開幕了。
為將此事記錄下來,免於淹沒於雜亂的新聞資訊中,我將相關訊息收錄於此。

FB訊息:http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10150281763586105&set=pu.289400476104&type=1&theater#!/event.php?eid=188139787921635

 

逆旅銅板.jpg

逆旅銅版

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reading/11051301/112011090200519.html

  • 2011-09-02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【雷驤/文】

   

 我注視街角那個人良久,儘管沒人投以注意,他仍不疾不徐的搖著那柄桿子,于是如簧風琴音色的曲調,便隨著和弦節拍,從木殼子裡抑揚出來。

 那人穿禮服,戴高帽子十分整齊,卻不免予人落魄、孤獨的兀立街頭。如若路人拋給他一個小錢,便會一手除帽,欠身鞠躬。

 然而,行人多半匆匆走過,腳步絕未稍緩,毫不在意飄來的樂音,風也似的閃去。

 如在東方,這種引人懷舊的街景,角色或者會換成頭戴大笠帽,低首頌經擊磬的僧侶罷。

 當我依據現場草繪作起銅版畫的時候,蝕刻的凹線,松香粉凝結細點形成的調子,在一次次酸液浸泡中,終而造成憧憬之相,轉印在半濕畫紙上的反像,情境似乎有意的推向往昔──在此,我毋寧回到年輕時代對「搖琴人」的畫面想像,那來自舒伯特「冬之旅」連篇歌曲的末一首:冬日街角一個蒼白瑟縮的老人,搖出彷彿六弦琴撥弦的音型,歌聲自那失戀男心中呼出:「啊!搖琴人,帶著我四處流浪去吧!」。畫面上起伏不平的石板地,一個孩童佇足在搖琴人面前,而背後,恍如夜暗中的光,自巷底映出了。

 2010以來,我動手作這些銅版畫,原是從各式各樣攜在身上的速寫本子裡,從現場直感的草繪中,翻來覆去,思索對那圖景的憶留,並將感知擴充起來(如同上文「搖琴人」的例子),以致於在自己生命意識中形成獨特。

 情況確乎如此,生命之旅的現實常為早已存在腦中疊砌的印象所淹沒或混淆。

 「我們居住的城市台北,毫不壯麗……」在某次旅行中,我在攤開的明信片上,寫下如上的句子。

 然而,接著怔怔的從窗格看出外面金黃色街景的時候,電車、馬車與優雅的行人,同一時,那遠在萬里以外的台北市街、熟人與陌生人的臉便一一浮現出來,故鄉彼地的氣氛與調子,一幕幕閃現,其結果竟一概令我微笑!

 這原是為逃離而出發的所謂「逆旅」,至此反而成為一種遙想與依戀。

 說起來,我們似乎不曾喜愛過長期居停的城市,除了當我們暫別它的時候;正如我們其實不能直接看見自己,唯只從別人的眼之映照中,才真正看見了自己。

 此回在銅版上工作,猶如經歷一場「心之逆旅」,再現了迄今為止的自我生命之旅而喜悅。

 (逆旅銅版──雷驤個展2011,9月3日起至10月1日,在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304巷26號,貝瑪畫廊展出,詳情洽電:02-27009133)

 

j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因為某個心甘情願的原因,意外又去一趟北京。我們這邊一行13人,目的是與人大的學生交流DV作品…
我覺得DV交流成果不如預期,但農村參訪的行程讓我收穫頗多,是這七天六夜中最讓我喜歡的一段行程。

IMG_8632 
剛出北京首都機場換成小巴

 

IMG_8634 
全新的機場道路與收費站

 

IMG_8635 
為了奧運,出租車全部換成兩年的新車

 

IMG_8638 
入住的旅館。照片看起來還不錯,但實際上,沒有可加熱的飲用熱水、吹風機和網路,電視機也不太願意工作…


IMG_8701 
第二天,研討會開始

 

IMG_8725 
部分輔大學生與人民大學的沙教授合照

 

IMG_8743 
第三天,輔大學生表演短劇

 

IMG_8758 
輔大學生帶領主題中心團體,操作順利

 

 IMG_8780 
泡屁出來主持收尾

 

IMG_8796 
第四天,研討會行程結束,大家都鬆了一口氣。前往龍居村的路上,離北京約半個小時左右的車程,看見蘆溝橋…遠方的那一座。

 

IMG_8807 
無處不見的京奧標語 

 

IMG_8813 
進入河北省滿城縣,我們在這個滿佈黃土的小鎮的路上,塞車動彈不得半個多小時。

 

IMG_8824 
這個小鎮的著名小吃:驢肉火燒

 

IMG_8825 

IMG_8841 
左下方那個又圓又大的,是白饅頭。本來有兩個,被前來為我們帶路的龍居村村長買來一個送給我們…

 

IMG_8843 
到龍居村了,村長請我們快下車,整個村的小朋友已經排好隊歡迎我們,所有人都沒有料到會有這一幕...據說小朋友們已經等了一個多小時。

 

IMG_8846 
太感動了,學生們紛紛把所有從台灣帶來的餅乾糖果分送給他們。

 

IMG_8849

IMG_8857 
木牌課表,我一直很喜歡這樣的東西 ,等手邊的事情結束,我也想來作一個!

 

IMG_8861

小學校一共四位老師,當天校長親自迎接,還有中間的這位白衣女老師。

 

IMG_8862 
小朋友比我們還興奮,活潑好動滿場跑,我的相機沒有對到突然轉向我的女孩。

 

IMG_8880

這裡冬天可到零下10 度。村裡沒有瓦斯供應,多取材枝當燃料。另外一種能源是由豬糞產生的沼氣,村民說,在夏天時,沼氣的供應不成問題。

 

IMG_8881

已經在放學回家的路上,又回頭望向我們的孩子。

 

IMG_8886

極為豐盛的午餐,照片裡不到全部的三分之一。主食是玉米、玉米窩窩頭和小米粥。配上當地的山菜、農家自炒的花生、鹹蛋、涼拌蔬菜豆腐、滷雞、大餅完全道地的農家菜,雖是粗食,但滋味特別。已經好久沒能在這樣美麗的山村農家裡吃飯了。

 

IMG_8892

為我們做飯的大媽

 

IMG_8896

另一位做飯的奶奶

 

IMG_8898

出了午餐的農家,望見山峰上的野長城

 

IMG_8901

喜歡看小朋友無所事事,我也跟著放鬆了

 

IMG_8906

跟我們一樣,已經吃飽了的小尾寒羊,回頭望向我。

 

IMG_8912

作鞋底加工貼補家用的婦女

 

IMG_8938

下午的座談會,村長堅持不坐上主位。席中有人問了些愚蠢的問題,但村民們似乎不以為意,熱列地用我們其實聽不太懂的話語向我們解釋

 

IMG_8968

村民為我們示範當地的舞蹈

 

IMG_8975 

IMG_8987

看著廖菲老師與她的學生樂在其中,我也為她高興。這讓我覺得陪我們這一行,不盡然都是苦差事

 

IMG_9001

河北滿城傳統民宅建築的門面。泡屁正在向一位大媽討教這是什麼農作。

泡屁這一輩子第一次見到小米。

 

IMG_9005

拍的時候完全沒料到會受到稱讚

 

IMG_9018

家家戶戶都習慣在屋頂曬玉米

 

IMG_9019

婦女們的家庭零工。用鴨羽為材料做成各式各樣的蝴蝶

 

IMG_9022

窩在窗邊的男孩。後來我們才知道,他因為扁桃腺發炎,正等著媽媽帶他去看醫生,而他媽媽正好為我們介紹她的手工藝品而耽擱了。她的媽媽作這些蝴蝶一個月只能賺六百塊人民幣,而這剛好就是我們發給每個學生,這六天零用金的金額。

 

IMG_9038

這是花椒,小朋友說。

 

IMG_9046

零下時,就靠這個炕床了。通常牆的另一邊就是柴灶(與炕床相通的鍋灶,燒飯兼可取暖保溫)

 

IMG_9056 

IMG_9057 

IMG_9060 
我們分乘三台鐵牛碰碰車上山

 

IMG_9081

路邊多是像這樣的山岩,很貧瘠 

 

IMG_9087

IMG_9101

IMG_9112

山路蜿蜒而上,因為太陡了,40多分鐘的車程,大部分的時候時速不到10公里

 

IMG_9127

晚上住宿的平房,是龍居村發展觀光生態園的一部份

 

IMG_9129

生態園中盛產的葡萄。山上日夜溫差大,少雨水,造就此地的葡萄有一種非常特別的口味,甜度酸度俱佳,非常的有葡萄味

這張也被稱讚,我覺得很意外。

 

IMG_9140

IMG_9151

像電影裡法國南部鄉間才有的晚餐場景,在滿滿的葡萄藤棚下用餐。

 

IMG_9191

IMG_9205

隔日的早餐菜色,餅很好吃。

 

IMG_9215

擔心碰碰車下山煞不住車危險,大夥兒步行下山。 

 

IMG_9271 
我拍這個景時,停下來想了一會兒。一位來自四川的人大同學,湊到我身邊輕聲的問:這很希罕嗎?我有點訝異她這樣問,只淡淡的回說這在台灣已經不常見了。其實不是這個原因...這些房子對我來說有一種特別的美感,難以言喻。

 

IMG_9287

IMG_9319

回北京的車上,我把小朋友送我的水果拿出來吃了一個,還有好多梨子蘋果,三天也吃不完。其中我收到一個核桃,是我唯一從大陸帶回台灣的禮物,我過海關時竟擔心它過不了關

 

IMG_9351 
滿滿都是人的奧運公園我沒有靠近鳥巢,只想回旅館,回台灣。

 

IMG_9368

不同一個世界,不同的夢想

 

IMG_9407 

香港設計師重新打造的地鐵,已經和三年前完全不一樣了。比起台北捷運毫不遜色。

 

IMG_9433 

早上八時的八達嶺長城,人不算多。兩個小時以後人多到像夜市,下山要排隊。

 

IMG_9442

IMG_9447

IMG_9453

IMG_9520

IMG_9522 
在往回走到出口的路上撿到三個學生,一起坐滑車下山

 

IMG_9537

IMG_9554 
出入口附近的小吃店賣的驢肉火燒,滋味平平

 

IMG_9608 
我總是把場景拍的人少少的樣子。如果有足夠的時間琢磨,這會是一張有意思的照片…

 

IMG_9609

IMG_9630 

在王府井,到處都是人。有一段孤獨又無處可去的時光,還是躲進了麥當勞

 

IMG_9662 

首都機場全新的三航站

 

IMG_9665 

要回家了!

IMG_9679 

照片上看不出來,心理其實很高興!哈!

 

j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 濟州島四天三夜歸來,心中略有感觸,趁北京行前速記如下,免日後印象模糊不知所云。

照片 003

 

濟州為韓國最大海島,面積約台北縣市加總,人口只約五十萬,人口密度約大台北地區十分之一。無工業,郊區多農田平房,自市區車行不過十多分鐘,可見海景。機場亦靠海。

照片 021

 

此島原為火山造成,火山現已不再活動,早期噴發留下的黑色熔岩,粗厲空洞易於石雕加工,讓濟州處處可見灰黑色石雕老公公像,地位似台灣民俗信仰土地公。不同於台灣土地公婆成雙,此地只見老公公石雕成雙駐於民宅大門口,導遊曰早先因靠海生活及戰爭之故,男少女多,島民不興膜拜土地婆。

 照片 020照片 034

另一大量使用熔岩石的景觀是低矮的石牆。全島郊區無處不見,澎湖人見此必感熟悉,猜想同具防風及圈劃農作範圍用。

照片 156 照片 200

 

自然景點多為海景,對於常居台灣的人來說,實無出奇之感。但見韓國人包裝此島為蜜月島、韓國夏威夷。譬如只是海邊一小塊狀似龍頭的凸起海岩,韓國人不只命名,修築平坦公路,建觀景台海岸公園 景雖別有風味,尚稱不上雅緻奇景,常有小景大遊之憾,但遊客尚能自己調適觀感心境,實是因整體賞遊便利,景點之間最長車行不過三十分鐘,無舟車勞頓之苦。類似景觀野柳不知勝出多少。台灣本島與濟州相比,在自然景觀與經營努力的兩個面相上,彷彿是兩個極端。

照片 306照片 265照片 230

 

觀光遊覽車皆配置隨車攝影小弟一名,負責搬運行李,添飯夾菜,景點攝影。我們這一團來的是一位攝影小姐,年輕學生樣,中性打扮,言語不通但極有禮親切。這樣的安排似為當地政府強制,用意在增加當地年輕人就業機會。最後一天攝影小弟會將他為每位遊客拍的照片洗出裝訂成冊,供團員自由購買。若行程景點中,對攝影小弟的鏡頭來者不拒,最後恐怕會有十多張照片可買,每張售五千韓幣,約台幣一百五十。她為我裝冊共九張,原想抽掉其中大團體照,但想連日飯桌上的照顧,且同是攝影人,出來混口飯吃,便悉數買下。


韓國女孩普遍重穿著, 面容白淨為尚,我們的隨車攝影小姐皮膚極好。導遊先生是中韓混血,談及韓國台灣女孩,他個人一面偏好倒向韓國女孩。稱其較美麗且皮膚細緻裝扮亦好。我個人除第一點不同意外其餘含淚點頭。四天遊歷照面過各風景區眾韓國美女,私歸因如下:韓國女性遊風景區亦裝扮入時,顯見是社交兼遊玩,有其社會角色下不得不的理由,只是日久成習,不以為苦。台灣女孩據稱是東亞婦女中自主意識、社會地位最高者,因此裝扮由人,多為彰顯自身品味,一般生活化妝穿衣少有外力規範。另一解,台灣男人太懶於打點穿著了,起不了激勵作用。

照片 384

 

至於皮膚,直接與空氣環境有關,大環境使然,雖天生麗質,要保持同樣美麗難矣。

照片 386

 

 餐桌上少見功夫菜。每餐必有泡菜、黃豆芽、醃製海帶、海苔等小菜,以小碗盛裝,通常無限供應。

R0014413

主食惟二:石鍋拌飯或各式各樣的火鍋。嗜食辣味泡菜及鍋類料理者之天堂,其餘人等連吃三天皆曰足已 

照片 250照片 248照片 007

 

韓國政府特許濟州島民養馬(亦吃馬,規定新生一匹許宰一匹),因此丘陵草原多見零星放牧馬匹。少見貓狗,幾乎不見流浪貓狗。

照片 461照片 274

 

濟州行印象深刻的是其人行稀少,街廓乾淨清爽。第三天傍晚參觀完泡菜工坊,剛出大門往左方望去,海面上夕陽緩降,海風吹拂,一派閒適感覺,當下讓塵居新莊加減已近十年之久的我,感到無限美好。

 

照片 064照片 065照片 571照片 573照片 587照片 464

 

要開始忙北京了,先記下這些。

趕快把論文解決,明年換個地方。希望是日本!

 

照片 634

 

 

j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